地质灾害保险赔偿?
看什么作物收灾,豆类种时每亩交保险4.8元,收灾保险每亩补偿是225元。玉米每的交保险3元,保险每亩补偿125元。
地质灾害房屋下沉怎么赔偿?
您好,房屋下沉可能是由于地质灾害,比如地震、地基沉降等原因引起的。如果房屋下沉导致房屋结构损坏、影响使用等问题,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赔偿:
1.检测和评估:首先需要进行房屋的检测和评估,确认下沉的原因和程度。
2.责任认定:根据检测和评估结果,确定下沉责任方。如果是地质灾害引起的,可向相关政府部门申请赔偿;如果是建筑质量问题导致的,可向房屋建设单位或者开发商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3.赔偿方式:根据责任方的不同,赔偿方式也不同。如果是政府部门赔偿,通常是按照相关政策规定进行赔偿;如果是民事诉讼,需要通过法院判决进行赔偿。
需要注意的是,赔偿金额应该包括房屋修缮费用、房屋价值损失、使用权的受损等方面的损失。
地质灾害造成损失谁赔偿?
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一般由相关责任方进行赔偿。具体来说,赔偿责任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负有重要职责,如果政府部门在防治地质灾害方面存在过错或失职,造成了地质灾害损失,政府部门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建设单位:如果地质灾害是由于建设单位的违法行为或违规行为导致的,建设单位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责任保险公司:在一些地区,政府会要求建设单位购买责任保险,用于赔偿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责任保险公司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赔偿责任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来确定。
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害赔偿法律规定?
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害的赔偿法律规定,可以根据具体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体系略有不同。在中国,以下是相关赔偿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
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主要法律依据。根据这些法律,施工单位在土地利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如发生地质灾害对周围的居民造成人员伤害,施工单位应负有赔偿责任。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施工单位在进行建设工程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地质调查,采取相应的地质防灾措施,以减少或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3. 当地政府部门也会制定相应的地质灾害预防管理规定,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工程建设,如未能遵守规定并导致地质灾害,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当地法院在处理地质灾害赔偿案件时,通常会参考以上法律规定和相关法律解释,对施工单位进行赔偿责任的裁定。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赔偿金额和责任承担要根据特定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裁定。如果你遇到相关的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机构或律师,以获取具体的法律意见和帮助。
煤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如何赔偿?
关于煤矿引发的地质灾害赔偿问题,这主要分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的程度来决定赔偿的多少,如同煤采煤给周边村民造成的地质灾害后,同煤出钱都给在棚户区盖了新房迁到了棚户区而且每年还给村民补助,农民也很高兴,而有地方煤矿造成地质灾害到现在赔偿还没全部结束。
地质灾害管理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
2121年农村地质灾害赔偿标准?
草房每平方米补偿1900元,砖瓦房每平方米补偿2400元,捣制或预制砖砼结构房屋每平方米补偿2800元,楼房(二层及以上)每平方米补偿3300元,其它附着物使用等价的补偿标准。异地安置补助费为:每户2万元。包括了租房、需要购买的生活必需品以及必要配套家电设施等。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法律依据?
:2003年11月24日,温家宝总理签发了我国第一部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行政法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管理、职责都作出了明确规定,确立了地质灾害防治的三项原则、五项制度和五项措施,规范了政府、部门、单位和公民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权利和义务。《条例》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法律允许双重赔偿吗?
可以双重赔偿,对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方责任导致职工遭到事故伤害、并已按相关事故伤害处理规定获得相应赔偿的,同时又符合工伤或视同工伤认定情形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工伤的,其工伤待遇应当区分待遇项目、支付途径分别处理,原则是:
(一)属于发生的医疗费、康复费、辅助器具配置更换费等费用项目的,只能按实际发生金额给付,已按相关事故伤害处理规定获得相应赔付的,不能重复给付;若其赔付金额低于工伤保险规定的标准水平的,属参保职工的,应当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至规定标准;
(二)属于住院伙食补助费、就医交通住宿费、停工留薪期工资和护理费项目,已按相关事故伤害处理规定获得相应赔付的,不能重复给付;若其赔付金额低于工伤保险规定的标准水平的,应当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至规定标准;
(三)属于赔偿性的待遇项目,只要工伤保险法律法规对赔偿待遇项目没有作出竞合规定的,应依法按规定赔偿相应的待遇项目。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结果,确定各自的监测、预报重点。由灾害点所在镇、村设立地质灾害监测组,由镇政府负责,选派工作认真、有一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责任心强的村民为监测员,首先对每个监测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制定岗位责任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群众性简易监测。鉴于地质条件本身的发展变化以及降雨、人类活动等影响,每年都会出现新的灾害和隐患,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力量在每年汛期前对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进行调查,汛期加强监测,汛后进行复核,及时掌握灾害体的变化情况,提高预报的准确性、预防的实效性。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管理、职责都作出了明确规定,确定了地质灾害防治的三项原则、五项制度和五项措施,规范了政府、部门、单位和公民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