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人参加庭审感想怎么写?
这个要看参加庭审的刑事案件性质,庭审的具体过程,从举证盘问被告人到法庭辩论,每个阶段你的表现和庭审效果,来总结你的个人感想,有资深公诉人带队的,还要善于总结经验,多向老前辈虚心学习经验,临时发挥经验很重要的。
我参加庭审现场,盘问一个被告人,明显逻辑不清,思路混乱,审判长也不会掌控节奏,我火了,问被告人一个简单问题:你有多高?
不到一米六的他认真想想回答:我起码两米多高!
结论是,休庭,做精神鉴定……
刑事案件已庭审公诉人能补充证据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刑事案件起诉后是可以补充证据的,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后,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七条 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
刑事案件庭审过程中辩护人可以向公诉人提问吗?
控辩双方可以相互质问、辩论。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及辩护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依法享有有如下主要诉讼权利:
(1)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
(2)被告人可以自行辩护和依法委托他人辩护。
(3)当事人和辩护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
(4)公诉人和辩护人可以相互辩论。
(5)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提出证明被告人有罪、无罪、罪重、罪轻的证据,可以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6)被告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后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在庭审中如何陈述?
1、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2、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3、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4、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原告的陈述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或者对他方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的承认。
2、原告提出的法律方面的理由以及反驳对方的法律理由,从而确定审理的基本方向。
3、原告就证据的证明能力和证明力的辩驳。
4、原告就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
认罪态度好,法院取保,庭审公诉人不予缓刑,会判缓刑吗?
轻伤是刑事案件,要看犯罪情节以及悔罪表现,获得受害人谅解是很重要的表现之一。刑法第67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庭审中什么时候可以发问对方?
法庭审理过程中,专门有庭审辩论环节。只有在这个时段,才可以发问对方。既使发问,也必须由主审法官宣布开始,并按庭审要求,服从庭审纪律,尊重法官和对方当事人,不得违背相关规矩,破坏正常的庭审秩序。
特别是一定要注意,即使是庭审发问,也要按照主审法官的要求,叫停止就停r止
庭审过程中如何对自己有利?
1. 庭审过程中可以对自己有利。2. 因为在庭审过程中,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自己有利:首先,准备充分的证据和证人来支持自己的陈述和辩护;其次,积极参与庭审过程,提出合理的质询和反驳,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再次,与律师充分沟通,制定合适的策略和辩护方案;最后,保持冷静和理性,遵守庭审规则,以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诚信态度。3. 此外,庭审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寻求法律援助、请专业律师代理、调查取证等方式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胜诉机会,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简述开庭审理中的工作?
首先贴出开庭公告,在开庭中按庭审程序进行,一是开庭,二是法庭调查,三是法庭辩论,四是当事人阵述,五是评议宣判,这就是开庭审理中的工作。
民事诉讼庭审中,原告可以变更吗?
民事纠纷庭审中,原告可以变更诉讼请求,也可以向法院申请撤回起诉,但原告本人不可以变更。如果原告不具有民事诉讼的主体资格,法院会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法院根据审理案件需要,可以依申请或者依职权追加其他人作为共同原告,共同参加诉讼。
庭审中旁听人员可以录音录像吗?
一般不可以。原因是庭审是法院审判程序的一部分,涉及到法律问题和当事人隐私,需要严格保密。为了维护庭审的正常进行和秩序,一些法院规定禁止旁听人员进行录音录像等行为。此外,一些案件可能还涉及到国家机密、商业秘密等敏感信息,更需要保密。如果旁听人员想要获取庭审信息,可以通过书面申请或者其他途径进行查询。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如公开庭审、政治敏感案件的庭审等,法院可能会允许旁听人员进行录音录像。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需要提前向法院进行申请和获得批准。总之,一般情况下,庭审中旁听人员不可以进行录音录像,需要遵守法院的相关规定和要求。